第A12版:A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杨荣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本身的价值体现。2020年12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动自觉,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具体而言,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坚持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诉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不是简单机械式地植入具体内容,而要正确处理好整体性和重点性的关系,既要从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整体视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思政课的侧重点。就整体性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具有相对固定逻辑结构的整体的价值形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完整把握其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始终贯穿教学内容的主线和灵魂。高校思政课不能孤立、碎片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个具体价值理念,而应该进行整体设计,从不同层面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全面解读。而重点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每门思政课的学理属性、知识结构和价值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层次,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价值问题的讲授。比如,“原理”课程重在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南;“概论”课程重在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鉴别和选择能力;“纲要”课程侧重于从历史维度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宽广的历史视野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基础”课程则立足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个人行为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还包括面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的思政课。尽管各门思政课程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各有侧重,但不能自说自话、互不照应,而应该进行优化整合,避免交叉重复,真正实现整体性与重点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