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A10

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艾伟武  蒋培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根据战略精神的指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立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向与路径。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在相应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目标,达到GEP和GDP的双增长。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落实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农村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等条件,建立各类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业等行业,形成符合村庄特色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新型道路。

乡村振兴的内涵阐释

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事关提供乡村就业机会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大力挖掘乡村文化功能,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农民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五大振兴”的具体实施需要寻找相应的路径。从当前农村发展的情况来分析,农村发展必须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径,以此来树立具有农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特色的现代农村发展模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两山”理念支持的新型发展路径,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方式来推进乡村内部各类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实现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量。要坚持和拓宽“两山”理念下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寻找一个可能的方向。

“两山”理念指引下的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根据《浙江省生态价值核算指南》中对生态产品的定义,生态产品是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的总称。其中,生态物质产品是指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生产及其与人工生产相结合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产品。生态物质产品包括两类:一是自然形成的野生食品、纤维、淡水、燃料、中草药和各种原材料,二是人们利用生态环境与资源要素人工生产的农业产品、林业产品、渔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各类生态能源。生态调节服务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病虫害防治等享受性物质惠益。生态文化服务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丰富精神生活、生态认知与体验、自然教育、休闲游憩和美学欣赏等体验性非物质惠益。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现农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过程中,把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从生态物质产品方面来看,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行业有助于发展现代农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各类生态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各类人才回归乡村,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村社会组织等组织方式来推进产业发展。在浙南地区部分乡村,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传统风貌等,吸引各类乡贤进入“空心村”来发展现代农业,各类外来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村地区寻求发展,有效推进了现代乡村生态农业的大力发展。其次,在生态调节服务方面,随着农村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提高。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方案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得到治理,乡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环境治理推动者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村庄内部各类社会组织的成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环境自治力量的形成,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的长久稳定。此外,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农村各类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最后,从生态文化服务方面来看,各类生态良好或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类乡村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一致。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未来的乡村发展必须拥有农村特色的产业支撑,走高效的生态农业道路、发展绿色工业、保护和开发乡村文化越来越成为乡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设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必经之路。乡村社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目标,推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乡村保持自身的特点并区别于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着力点。

具体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两者相辅相成。首先,从产业发展情况来分析,随着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建设,依托于农村自然环境的农业、工业与旅游业将会蓬勃发展起来。以往一些乡村会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处理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乡村将会更加关注产业发展的生态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更好地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通过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将得以实现。良好的生态将产出更好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品质,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其次,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随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乡村的生态宜居。在这一点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实施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到首位。只有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有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可能。基于政府、村干部、村民、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共同努力,对农村的面源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生活污染等进行全方面、持续治理,使得农村环境真正实现生态宜居,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再次,从乡风文明的角度来分析,生态价值转化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类文化要素的发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道德水平。农村社会本来就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可把农村文化重新挖掘出来,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实现产业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重新发扬农村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有助于强化农村文化对农村居民意识和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农村德治水平。还有,从社会治理层面来分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实施同样也是一个乡村治理过程。以农村环境治理为例,需要政府、村干部、村民、社会组织等主体都参与进去,并通过有效的环境制度、合理的组织机制、完善的管理程序等,实现农村环境好转的目标。可见,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建设,也是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最后,从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的目标来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最终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是不谋而合的。生活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更是精神生活层面的满足,需要有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关系、美好的文化生活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建设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与基础。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仍处在起步阶段,是明确方向、找准方法与确立机制的关键期,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从本质上来看是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纳入其中。

一是尽快树立广泛的“两山”理念,营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民众,要进一步提高对于“两山”理念内涵的掌握程度,理解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具体内容。只有让广大的农村居民树立起准确的“两山”理念,才有可能在农村社区建设与推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推进农村居民参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实践活动。二是把握乡村生态建设现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对乡村的农业、工业与生活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依据地方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生产生活等特点来探索符合乡村特点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制度。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建立生态信用制度和相应的金融体系,健全生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其他支撑体系。三是开展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在各类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要开展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摸清乡村生态产品的实际价值。浙江遂昌大田村在村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方面有了初步探索,进行了乡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2018年,大田村的GEP约为1.6亿元,使得村庄的绿水青山有了“价格”,村庄更有吸引力,发展越来越好。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特点,逐步健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有效的实施路径。

(作者单位: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