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A01

海外学者热议六中全会

◇本报记者  赵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海外有些机构与严谨的学者试图通过研究《决议》,探寻中国发展的奥秘。

创新生态保持良性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是唯一进入排行榜前3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就全球研发支出而言,如今中国几乎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约占全球的25%。朗哈默尔相信中国将继续向全球创新排名的前10位迈进,中国的创新生态也将保持良性发展。 

随着可持续创新与发展,中国逐渐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在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看来,中国越来越多地融入高附加值全球价值链,这一过程必将持续。由于全球价值链中很大一部分都在中国,中国成为全球价值链绿色转型的关键。借助数字基础设施,中国的制造业、运输业和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决议》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谈及共同富裕这一问题,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荣休教授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表示,中国可以通过强调社会责任感,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鼓励回馈社会的行为,并以此为榜样。朗哈默尔表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将基础设施投资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对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中国的实践表明,有效改善不平等状况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提高生产潜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Rana Mitter)表示,《决议》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不同思想文化的融合。例如,马克思主义发源于欧洲,而中国共产党根据本国国情,灵活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特色。这一点在《决议》中得到充分展现。不仅如此,《决议》将中国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以及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融会贯通。特别是《决议》所体现的历史观,值得深入研究和理解。同时,借鉴不同思想文化,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内涵展开学术探讨,有助于理解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朗哈默尔认为,全球创新合作的主要动力源于学术界及各机构之间的基础研究合作。这需要开放和相互交流。在医学、地震预测、全球气候变暖等研究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将有益于全人类的发展。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日益深化,我们对这些国际合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