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中国类书传统的演进与变革

  • 传世辞书整理与考释

  • 南宋:中国题画文学的自觉

· ·

中国类书传统的演进与变革

◇王京州

类书是指辑录各种典籍资料,分门别类以便检寻征引,兼具“资料汇编”和“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古代类书既是传统中国独具范式的典籍,也是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结晶。从魏晋六朝直至明清近世,历代类书的编纂绵延不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和历久弥新的修撰传统,同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御览”到“备览”

中国类书的发展脉络可概括为两条主线,首先是官修类书的传统。官修类书历代迤逦不绝,据其修纂时代分析,又可归结为今人喜闻乐道的文化图景:政治昌明的时代更易推动重大文化工程的构想和完成,简言之即“盛世修典”。乾隆三十九年圣谕开篇称国家当文治休明之会,所有古今载籍,宜及时搜罗大备,以光册府,而裨艺林”,正可用以比方。“盛世”所修之典”,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正史,一即类书。

与其说“盛世修典”,不如说“易代修典”。历代官修类书之尤卓荦者,如艺文类聚》由唐高祖下令编修,《太平御览》为宋太宗诏旨编纂,《永乐大典》修成于明成祖登基不久,《古今图书集成》始纂于清康熙后期等,均编成于开国之初。如果说修史书是为了总结前朝故事以为鉴戒的话,那么修类书则根植于文献困厄与政府典藏的传统。每当易代之际,传世文献通常遭罹大规模的焚毁之厄,新朝廷每致力于搜集和整理典籍,作为构建新朝文化方略的思想资源和文献基础。时代更迭带来的图书之厄,是政府修典的深层动因,“盛世”则为修典提供了政策和经济保障,官修类书便是其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