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辞书整理与考释
◇熊加全
汉语文字学,古人称之为“小学”,是研究汉字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根据历史分期把汉语文字学划分为五个阶段:先秦古文字研究;秦汉篆隶文字研究;魏晋以后的行书、楷书研究;六朝唐宋以来的俗字、简体字研究;近代方言字的研究。目前,学界一般将汉语文字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古文字研究,研究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近代汉字研究,研究隶书以下至明清的近代汉字;现代汉字研究,研究“五四”以来记录现代汉语的汉字。从学科分类来看,传世辞书是近代汉字研究的重要资料,它主要以刻本为主,也兼及不少写本。
传世辞书的阐释与研究现状
传世辞书是指秦汉以至明清流传下来的各类辞书的统称。按照编纂目的不同,传世辞书主要可以分为字书、韵书、雅书以及音义书四类。字书是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和辨识读音为目的而编纂的辞书,主要有汉《说文解字》、梁《玉篇》、辽《龙龛手镜》、宋《类篇》、金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金《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明《字汇》、明《正字通》、清《康熙字典》等。韵书是指按韵目编排汉字的辞书,主要供人们写作诗、赋、词、曲时检索韵字,同时也兼字书的功用,主要有唐《刊谬补缺切韵》、唐《唐韵》、宋《广韵》、宋《集韵》、金《五音集韵》、元《古今韵会举要》、明《洪武正韵》等。雅书是指解释古代词义的辞书,也称为义书,主要有《尔雅》、魏《广雅》等。音义书是指专门为解释文献典籍中疑难字词的音义而编撰的辞书,主要有唐《经典释文》、唐《一切经音义》、五代《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