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黄蓉生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小康”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绘制了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即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全面”即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小康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是五位一体”的,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说到底,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是“全面”的,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也是一个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的民族。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聪明、善良著称于世,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的昏庸腐朽以及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落后挨打、丧权辱国、饱经屈辱。从19世纪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中华民族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揭开了几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序幕,伟大的五四运动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开启了思想文化革新的先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历经28年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伟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前,党的七大在勾画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建设蓝图时,就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宏伟目标。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致力于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提出“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以后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确立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擘画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就是要在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时,党中央就宣布: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同时提出,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五大提出从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初步把第三步部署具体化,提出到20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的目标,提出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这可以说是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引领地位,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为了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将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党中央采取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涵盖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如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实现,小康梦想成为不可改变的生动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应对各种难关和挑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