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党的斗争精神
◇何玲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斗争精神贯穿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过程,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是党完成时代使命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有其特定内涵:“我们讲的斗争……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因此,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是指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过程中形成并彰显的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担当重任。知重负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第一层蕴意,即党科学把握并主动担当历史重任,以完成历史重任为己任的高度自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是建党百年来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阶段性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和勇于担当新时代阶段性历史重任,充分彰显和升华了知重负重精神。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为满足人民的这一需要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详细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小康社会这一主题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领导中国人民为之接续奋斗,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这是中国共产党“知重”精神的充分体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这一时代重任,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又一个阶段性任务,在接续奋斗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负重”精神的充分体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主动作为。实干苦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第二层蕴意,即党为完成历史重任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作风,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积极作为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立场和完成历史重任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口号,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钉钉子为例生动说明了实干苦干精神的内核:“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党正是始终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在扎实完成每一个阶段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稳步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杜绝形式主义作风。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面临脱贫攻坚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切实发扬实干苦干精神。为此,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要求选拔“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在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重用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事实充分证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保证了脱贫攻坚战打得赢、打得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事实证明了弘扬实干苦干精神的重大价值。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破解风险。攻坚克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第三层蕴意,即党在完成历史重任过程中以理想信念为支撑,敢于应对风险挑战,不惧奉献牺牲的迎难而上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品格。“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展开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共产党在与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作斗争过程中,充分彰显和升华了攻坚克难精神。
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因而坚持党的领导“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在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完成脱贫攻坚等艰巨任务,而且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涝灾情等风险考验。正是党的坚强领导,正是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才领导人民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发扬攻坚克难精神过程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