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以唯物史观理解党的百年历程

◇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12月4—5日,“历史唯物主义与第二个百年征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1年年会在西安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和理论判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新认识新实践

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

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始终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矛盾体系中把握真相,让关于党史的任何重大结论都经得起检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认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要把握规律性。只有把握规律性,才能真正具有预见性,才能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历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看来,党的创新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融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原理深刻涵养着党的思想理论。同时,我们党又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创性、标识性贡献,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发扬了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厚植了人类情怀。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以新的认识、新的实践为历史唯物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百年来积累了三点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话语批判与话语建构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文化融合与跃迁的历史进程。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认为,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凝结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两个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会议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