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薛茂云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奠定自身合法性的根基、塑造自身形象和品牌的基本保障。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如何,应综合用人单位与学生两方面的评价来判定。以此框架来分析,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保障可从人才定位、培养过程、人才出口三个方面入手。
人才定位的类型属性是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基准。职业本科院校的生成包括三种模式:专科高职院校独立升格、专科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独立学院单独转设。专科高职院校独立升格而成的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主要源于联合办学或一贯制办学,其对本科层次的人才定位及特征不够熟悉;合并转设或单独转设而来的职业本科院校倾向于沿用独立学院学术导向的办学模式,对培养人才的规格与质量的定位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不论是“照搬论”还是“延伸论”,根源都在于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类型属性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当前高职院校已无法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例如,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而言,专科的修学年限太短,无法保证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既掌握必要的学术性知识(核心是关于“算法”的知识),又习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与高职教育相比,职业本科教育要培养的是“熟练技能+必要的学术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本科相比,职业本科不以掌握深厚的学术性知识为目标,学术性知识的学习以“够用”为原则,重心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的操作性技能。与企业的岗位相比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员,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师。工程师传统上由应用型本科以及普通本科院校培养,但事实上由职业本科院校培养更有效。此外,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还应贯彻“学”与“术”、“技术”与“技能”、“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品德(包括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核心素养。如此定位,方能确定职业本科的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彰显其独特内核,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全面质量保障提供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