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构建学科—智库互促关系

  •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 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

  • 积极推进高校治理共同体建设

· ·

积极推进高校治理共同体建设

◇骆聘三

高校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重视和加强高校自身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治理结构,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表明,高校治理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即是围绕如何处理好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关系这一关键议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在更高的站位上再次擘画中国社会之治的宏图。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程中,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新时代高校治理改革和高校治理共同体建设,能够精准适配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第一,坚持党对高校治理的全面领导。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场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设计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高等教育办学宗旨决定的,体现了党的领导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协调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持续承担着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全面领导高校治理改革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因此,要大力完善包括高校党委、院(系)级单位党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在内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的领导作用,巩固和加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职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