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数字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力量
◇李思兰
当今世界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目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阔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我们要积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牢牢把握数字化这个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数字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将数字化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推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世界版图中的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织方式,数字经济可以高效地赋能社会发展,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早就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是最早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国家之一,1993年就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同年还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正在兴起的报告,2012年发布数字政府战略》。在数字化的历史大潮中,世界各国积极跟进,抓紧布局,谋划未来。2001年日本提出“e-Japan战略”;澳大利亚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未来方向》和《国家数字化经济战略》;德国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数字化议程(2014—2017)》和《数字战略2025》;2017年英国政府出台《英国数字化战略》。《英国数字化战略》较为晚近,也较有代表性,它开宗明义指出目标在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覆盖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公众的数字化技能、让英国成为最佳的数字化业务发展地、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造就全球最安全的网络空间、保持英国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全球领先、激发经济的数字赋能并提升公众信心。发达国家提出的数字化战略基本都是围绕数字基建、数字为企业赋能、国民数字化能力提升以及维护数据安全等维度展开。在数字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后来居上,进位赶超。早在2003年,浙江就率先启动“数字浙江”战略,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江苏等地也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中国成为主流趋势。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经过数字化处理、网络互联、智能化阶段之后,目前中国已经从数字化治理走向数智治理,从数字化和网络化演化升级到万物互联的数据智能智慧化。中国目前在数字化消费、移动支付、云计算、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在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