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A11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情怀

◇张博伦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获取外界信息、塑造个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树立大局意识,胸怀时代情怀,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同时具有政治情怀、职业情怀及人文情怀。

增强党性守好阵地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明确使命意识。明确新闻舆论正确导向和正面宣传的职责,是筑牢新闻舆论工作姓党为民宗旨的基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发挥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作用对于高校师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增强党性意识。增强党性意识,依照党性原则来处理和对待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求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具有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切实提升高校的新闻舆论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政治方向和坚定立场,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来说,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承担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高校师生、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现实中有诸多影响和干扰新闻舆论的客观因素,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生长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引导力,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战斗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坚定阵地意识。阵地意识在高校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本身就是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二是高校要建设好自身的新闻舆论阵地。高校建设新闻舆论阵地要紧跟形势发展,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自身阵地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要有受众意识,关心和关注师生的诉求。要改变过去“我办你看”的僵化模式,通过吸引师生参与等多种方法来推进阵地建设,提升阵地建设水平。

秉持“三种情怀”

新闻舆论工作是宣传党的主张、反映高校师生心声、书写时代进步的中流砥柱,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表现优良精神风貌、彰显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它对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秉持“三种情怀”,向社会传递出积极的正能量。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博大的政治情怀。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社会弘扬正能量,把党和国家、高校师生的发展事业作为舆论宣传工作的主战场和主基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来报道事实,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宣传正能量,不断培养和塑造具有强烈政治责任感的新闻舆论素养,提升挖掘事实真相、守望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努力成为党和高校师生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要有积极的职业情怀。新时期的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极具挑战性,如何融合创新发展理念?如何完善舆论宣传形式和内容?如何把握中国传统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都是亟须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的重要议题。为此,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努力当好创新传播的排头兵,积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优势并寻求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平台等领域大胆创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全面增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还需有健康的人文情怀。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不是走条框、走套路,而是要真正俯下身子扎根基层,要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从基层发掘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只有真情实意的优秀作品,才能让高校师生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感受到新闻舆论宣传的温度,感受到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共鸣。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群众,才能融入群众,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说实话,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只有秉持健康的人文情怀,才能让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成为社会公平法治的守望者,成为高校师生心目中社会正能量的坚守者。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