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A12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

◇王焕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马克思主义智慧和人民力量,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精神引领。

伟大建党精神

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凝结着时代的核心价值元素,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党的根与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所在。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坚定基础的革命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前进征途中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精神支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用生动鲜活的案例讲好中国故事,使大学生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围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时代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信心与决心,能够激励大学生在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祖国是新时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深厚革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红色文化的丰厚养料,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集体意识,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人抱负与祖国建设、个人作用与群众力量紧密结合起来,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第四,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进行讲解和分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义利观和崇高的信仰,使大学生在让人激动且信服的史实以及高尚的思想内涵中去感知精神的力量,进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准确把握高校

党史学习教育的原则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高尚道德的教化功能、健康情感的陶冶功能、创新创业素质的锻造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内核,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时代新人。这就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党的建设理论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坚持了马克思基本原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色和精华,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共产党人的先进理念,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正确性和人民性。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性。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工作,要求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认识能力的提高并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伟大建党精神来自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的伟大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把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去,发挥教育教学增长本领的更大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三,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群众性。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通过了解师生的要求,集中师生的智慧,解决师生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师生办实事。伟大建党精神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也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感知、触摸、领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促进价值主体的发展,从而呈现出一个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关系”。

将伟大建党精神

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伟大建党精神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属性,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培育时代新人,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精神力量。为此,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打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伟大建党精神的意识形态特点及价值引领作用,决定了要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需要将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内容和鲜活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中。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各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如,在音乐教学中开设红色艺术欣赏,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党史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教育,在语言文学教学中突出革命精神教育,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融入形势政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把革命传统元素纳入课程教学和体育竞赛项目等。同时,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术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红色教育资源是党史、国史的生动记录和鲜活教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形式,广泛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教育教学,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把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性”、教育性和“可再生性”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感悟历史、启迪思想、指导行动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第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伟大建党精神是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革命文化资源是挖掘不尽的精神财富和教育素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办学精神,融入校风、校训、校标、校歌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打造红色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红色文献收藏中心,建设红色文艺精品的音乐厅、大剧院、3D影院,在学报、校报开辟伟大建党精神育人专栏,创作一批红色雕塑、沂蒙精神长廊等校园文化景点,构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的良好校园环境,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校园”等,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中受到科学思想理论和先进道德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作者系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临沂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