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体系
◇汲梦喆 李厚燃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概括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和价值体现,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行的不竭动力;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揭示了党的鲜明特质,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对共产党人整体精神风貌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
表达体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表达体系主要包括伟大建党精神的解读体系、语言体系、传播体系等,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体系的基础。
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标准化、准确化解读,科学阐释、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体系等,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要条件。理论界、学术界,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党校等学术研究单位应当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阐释、研究,精准表达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正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价值追求和形成机理,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四个方面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的严整逻辑关系,以避免片面、主观臆断的解释、理解。
构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语言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准确化、大众化表达,要求重视党和政府的话语表达体系,要求善于用简练的、人民群众的语言表达伟大建党精神,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人心,内化于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体系是构建伟大建党精神表达体系的主渠道。要做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权威媒体和各级党委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加大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力度。要借助新媒体优势,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网络传播体系,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话语权。要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模式,避免单纯的理论宣传与知识灌输,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工作、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具体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发声渠道,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宣传提供新的途径,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增强国际社会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和认同。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体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体系主要涉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等方面,旨在解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机制、途径、方式方法等问题,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体系的主体部分。
在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国民教育类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欲构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体系,首先必须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机制,建立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注重党建的引领作用,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同时,通过说服、教育、法治等手段,引导教育对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其次,要明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途径、方式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如,在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中,研究、探索伟大建党精神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学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及时有效地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融入办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学科平台建设,融入校园文化精神等。同时,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影视资源、音乐绘画、历史遗迹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还要发挥各级各类文化展馆的作用,借助现代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多方位、多层次、立体性地展示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整合开发相关资源,实现宣传教育向体验式教育转变,把文化展馆变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课堂和体验馆。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带学促学作用,带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每一个党员来说,要增强思想自觉,自觉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感召,要深刻理解、科学掌握伟大建党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自己言行的遵循,在思想上行动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
实践体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体系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体系的核心部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该构建多主体多向度的伟大建党精神践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全员全程全方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伟大建党精神源于实践,升华于实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目的是用伟大建党精神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完善、丰富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历代领导人带领党员群众不断奋斗的真实写照和行动遵循,既体现了党的政治品质、精神风貌,又展现了党的实践成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就是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是用实践检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效;需要说真话、报真情、做实事、求实效,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工作实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深悟透,凝聚行业发展力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到本职工作的全过程。
总之,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党员,乃至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自愿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建党精神。
构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评价体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评价体系对保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评价是一个系统评价,可以借鉴、结合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设计。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系统性、综合性原则。综合评价、系统评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态度、能力、效果等要素指标。注重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情况,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二,坚持科学性、可量化原则。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指标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影响因子较大的指标,各指标尽量清晰明了,便于量化统计分析。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原则。要不断借助先进的评价理念、平台、手段,建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评价体系。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笼统地进行一刀切式的评价,要结合不同行业、部门的工作实际评价。
第四,坚持政治考量为主的原则。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虽然涉及理论阐释、学习、实践,但侧重政治、道德。所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评价应该侧重政治道德评价,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引导全党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