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A12

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时代文艺创作

◇张凡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马克思主义文艺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成长起来的。以伟大建党精神统领马克思主义文艺作品则是顺理成章、应有之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文艺创作与传播是感性的和实践的,在艺术中渗透着浓郁的民族审美意识。文艺作品任务之一是让这种民族的审美意识达到自觉。创作是实践中的感性,传播是感性的实践,文艺的艺术实践蕴含着生存体验的情感。在其原初上说,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透射着真理的光芒,因而艺术实践也是真理的事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文艺创作来说与伟大建党精神并行不悖、水乳交融。文艺需要自觉自律地追求真理和理想,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艺术以及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具有多层面多学科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和思想武器。“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主义始终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人类的生活,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历史意识、历史观点应该成为文艺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观点,作为文艺理论研究的工具。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人文情怀。文艺作品必然承载民族的、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艺术的作品透射出真理、生存体验、民族记忆感性的形象,总之是按照美的规律创作的产品。从本质上说,人的劳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对世界的体验,运用到对象上,依照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对象和世界,即使作品中虚构的世界,依然镌刻了人的印迹。人类的活动必然是实践的和社会的,文艺创造必然是个人的、社会的和实践的,契合人类改造自然规律,体现人类历史演化规律的美的作品的过程,呈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审美意象的作品要符合历史事实和创作规律。文艺创作主要依靠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依靠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政党,创造了民族史上的奇迹。文艺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活和生命的艺术表达。社会主义文艺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现实的感情流露,这种感情流露不是歇斯底里的随性表达,需要艺术的加工和实践。实践是对自然包括人类生活的认识和将认识变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人们的理性意志并付诸行动。真善美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也是艺术作品的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也是文艺作品表达的应有之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价值取向。对党忠诚,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不负人民,是党赢得人民支持的秘诀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创作导向问题时,引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论断“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同时,他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把人民需要文艺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起点和基础,各种文艺形式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的文艺创作,满足人民对文艺多层次、多样化,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需求。

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历史使命。伟大建党精神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基本原则、重要素材和现实土壤。文艺创作的实绩就是看文艺作品,艺术作品呈现的是艺术家对人民现实生活的深入关切程度。从作品的细节看,要看作品是否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大多时候还是平淡的和原生态的人情世故、琐碎而又有浓郁气息的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之美,人情之珍贵。高雅、乡俗、豪爽、婉约,细节的描述总会展现生命丰富的一面。关心、关注社会现实的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客观描写是一个艺术家的良心所在。作品呈现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民族精神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总能显示出艺术独特的魅力透射出真理的光芒,给人以热情、奋进的启迪,对生命体验提出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

艺术家是文艺创作的主体,表达人民群众生活、歌颂人民群众进步思想和丰富的生活印迹,关心人民群众的历史命运,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和时代风貌,这是人民艺术家的基本艺术要求。艺术家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感情上认同他们,观察、研究、体验、分析百姓生活的各个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百年党史是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共产党先驱们开创精神的精辟概括,是中华民族精神谱写的闪亮底色。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要用伟大建党精神统领文艺工作,使文艺工作“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临沂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