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数字人文开启文化传播新路径

◇王秀丽

数字人文能够激发数字”与“文化”的更多合作,提高地方文化遗产资源的可访问性、可转换性、再生产性,加强资源共建和共享。数字人文改变了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知识体系构建方式,消弭了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的二元对立时空屏障,丰富着地方文化遗产的表达维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样本被数字化和可视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形态在不断创新中逐渐显形,其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在数字人文视域下,“数字”成为文化的媒介和基础条件,并使文化的传统身份逐渐发生蜕变,引发文化变迁。地方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创新,有利于经科技赋能的地方文化遗产在多个维度上突破固有藩篱,再焕生机。

数字化推动

地方文化遗产创新

伴随着由元宇宙引发的对新型数字空间的探索和AR、VR等虚拟仿真技术的进步,地方文化遗产如何借力元宇宙浪潮,插上数字和技术羽翼,探索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文化构建方式,是时代语境下的新命题。有学者认为,数字人文“强调的是面对尚未完成的数字革命中的知识生产方式转型,推动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及方法构建,其回应的是大数据时代基于学者导向的研究需求与基于资源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的是面向数字原生代人类的认知方式系统与路径”。在此背景下,地方文化遗产与云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区块链、5G等日趋先进的元宇宙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人文研究开启新的数字研究路径。这种融合意味着边界的流动,不仅使地方文化遗产能够应对文化变迁的时代洪流,也为文化研究增添了一种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