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注入新内涵

  • 正确认识并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

· ·

正确认识并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

◇张开  王声啸

2022年4月,围绕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并强调“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资本具有二重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内容,“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源自资本的生产力属性,“其消极作用”源自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以及“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这些表述实际上已经划定中国资本治理理论或资本调节理论框架,这是更高水平上推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认识资本二重性是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理论基石。众所周知,劳动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这源自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力属性;抽象劳动,蕴含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比较,是价值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关系属性。以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为基础的资本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力属性;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体现生产关系属性。对于资本来讲,提高生产力是手段,赚钱才是目的。单个资本要获取更多利润,就必须不断推动自身生产力进步,使自己的生产力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更廉价的方式生产同种商品,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简言之,资本对利润的渴望,是通过生产力进步为手段来实现,生产力进步似浪潮般不断涌动,单个资本以自身生产力进步来获取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行为,会逐渐扩散到整个社会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平均水平。这会导致一个总体性后果:社会总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提高,机器排挤代替工人,长期的社会平均利润率表现为一个趋向下降的总体趋势。马克思将之界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本质,就是资本二重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