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蔡仪小传)

蔡仪(1906—1992),1906年6月出生于湖南攸县。出生时取名寿生,后自名南冠。1931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小说《先知》时,用笔名蔡仪,此后一直沿用。幼时,随父亲学习《诗经》《左传》。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北大期间开始接触新文学,并初步接受了进步的革命思想,1926年冬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新文学习作,加入“沉钟社”。1927年夏,北京处于奉系军阀高压之下,南方革命形势高涨,蔡仪休学南归,不过并没有接上组织关系。思想苦闷中,于1929年秋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哲学教育系、九州帝国大学日本文学系学习。在日期间,参加了唯物论研究会的讨论,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1937年夏,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分修毕,回到北平即投身抗敌救亡活动。1939年以后,到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及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后因政治宣传工作暂停,转入文学理论研究,写作《新艺术论》《新美学》。在皖南事变后,蔡仪表达了入党请求。1945年9—10月间,再次提出入党。同年12月,得到党组织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46年开始,蔡仪分别在上海大夏大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二部、中央美术学院教课。后来根据在华北大学二部讲授新文学运动的课程讲稿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讲话》。1953年10月,调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这一时期,因回应吕荧在《文艺报》上的文章参加美学讨论,1958年完成《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1959年完成《论现实主义问题》,此外主编有《文学概论》《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20世纪80年代后,除改写《新美学》外,主要精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编辑《美学论丛》以及普及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