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仪:
从民族救亡烽火中走来的美学家
◇刘卓
蔡仪的一生贯穿了20世纪中国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历程。他幼年时,正值辛亥革命。青年时期,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而后留学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蔡仪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中。正是在民族救亡的烽火中,蔡仪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马克思主义是他一生的学术追求和生命体认。
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25年,蔡仪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新文化阵营走向分化的时期。大批青年学生受李大钊的影响,走出校门宣传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活动。受此氛围影响,蔡仪与同学一道到北大附近的工人夜校宣传、讲课。这是蔡仪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旧学”转到“新知”。蔡仪幼年由父亲发蒙,熟知旧学,他名字之一的“南冠”即取自《左传》中的楚人钟仪故事,“楚囚,君子也。言称其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其人风骨一直深藏于蔡仪心中,在他的小说和诗歌创作中多有流露。不过,他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的新一代学人。在《八十感怀》诗中,蔡仪曾回忆道:“六十年前旧红楼,授我新知慰我愁,指我人生新道路,终身努力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