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水平双向直接投资新模式
◇黄新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据各区域比较优势,以对外直接投资形式重构全球范围内生产活动布局。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约占全球贸易的80%。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塑造中国双向直接投资体系,实现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
双向直接投资面临发展契机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双向直接投资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网络的现实反映,也是中国应对内外失衡和供给体系低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和产业链布局的新机遇。
首先,早期的粗放式引资政策吸引了外国大量剩余资本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结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产业体系,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枢纽并借此将价值链向多国地区延伸。以产业生产规模统计,全球范围内中国多数产业的生产规模占比份额超过30%。广阔的产业体系规模优势带来的总量效应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粗放式引资使得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增加了国内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水平,解决了中国外汇储备短缺的困境。同时,资源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模式推动了国内的“产能输出”、资本输出和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在优化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带动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利润水平。最后,技术密集型资本引进与技术寻求型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效应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组织方式的优化提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价值链附加值获取能力,为中国推动制造业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拓链”提供了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