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A10
本版标题
  • 《周礼》“太史”“内史”制度探源

  • 平台经济下劳工算法素养不容忽视

  • “政治文化”概念之争

· ·

《周礼》“太史”“内史”制度探源

◇王祁

史官是周代职官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对认识周代职官制度颇为重要。但由于周代史官数量较多、职能纷杂,出土的金文材料又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借助后世文献方能厘清周代史官体系。这其中,《周礼》中的史官体系就是极为重要的参考对象。然而,在周礼》体系中,“太史”与“内史”的关系如何界定,一直困扰着学界。据《周礼·春官·叙官》记载,太史乃下大夫,而内史是中大夫,内史地位在太史之上。不过,郑玄对此的注解却是“大太,下同)史,史官之长”,太史乃史官之长,地位自然在内史之上,这与《周礼》所载相矛盾,《周礼》史官体系因此受到了质疑。对此,贾公彦疏曰:“内史中大夫,大史下大夫,大史得与内史为长者,以大史知天道,虽下大夫,得与内史中大夫为长,是以称大也。”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太史与内史的地位问题,并提出“大史知天道”的解释。

不过,这一解释显然没有让后代学者信服,《礼书通故》作者黄以周指出,“序云‘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则‘大史’下当脱‘中大夫一人’五字”,认为太史也是中大夫,与内史地位相同。这种增文注经,已失经文原意,无法令人信服。笔者认为,与其囿于经文,强行解释,不如从西周太史与内史地位的动态变化中寻找《周礼》所载内史地位高于太史地位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