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概念之争
◇张少娜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56年美国学者G. A. 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正式采用了“政治文化”之说。自“政治文化”被提出后,国内外就其概念界定、内涵阐释等一直存在争议。
“主观心理取向”说
“政治文化”的首创者阿尔蒙德认为,“每一个政治体系皆镶嵌于某种对政治活动指向的特殊模式之中,我认为可把它叫做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强调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
阿尔蒙德提出并界定政治文化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心理取向之后,这一论说便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西德尼·维巴随后进一步总结到,政治文化指的是政治制度中的所有成员的主观取向,是关联政治生活一切方面的主观取向。20世纪80年代初,政治文化被引入国内,学者对其各有阐发。其中,俞可平提出,政治文化是人们的政治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信仰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价值取向。马庆钰综合国内外研究撰写了《近50年来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认为,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的观念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