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润万物
——周善甫先生及其文化贡献
林疑今:汇通中西的文学翻译家
先贤之德润无声·冯至
天雨流芳润万物
——周善甫先生及其文化贡献
天雨流芳润万物
——周善甫先生及其文化贡献
林疑今:汇通中西的文学翻译家
◇莫光华 冯智娇
林疑今(1913—1992),又名林国光,麦耶夫,福建龙溪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也是我国最早翻译和研究美国文学的学者之一。林疑今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负笈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几经辗转,林疑今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英文系。林疑今在文学创作和翻译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与他的家学渊源紧密相关,其父林玉霖亦为厦门大学英语系教授,其叔父林语堂更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
中学时期,林疑今便开始白话诗歌创作,抒情言志以表达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1931年至1935年间,林疑今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彼时的上海乃至全中国都深陷危局,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生活的窘境迫使林疑今在专业学习之余从事文学创作,这也是林疑今执笔文坛的黄金时期,文学成果丰硕,如描写上海工人运动的长篇小说《旗声》(1930)和《无轨列车》(1935),勾勒自身经历的中篇小说《中学时代》(1932)和《江南的春天》(1933)等作品。林疑今以强烈的文学敏感性捕捉现实文学素材,辅以缜密的文学构思来反映世间百态,其创作灵感大多源自社会现实或亲身经历,如《中学时代》便是林疑今以自身学习生涯为蓝本,描绘青春时期的“恋爱进行曲”“家庭的幸福”“慈善家”以及“海滨的悲剧”等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给予读者重温民国时期中学时代的青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