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本版标题
  •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安康政协实践

  •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总结

  • 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政治内涵

  • 推动基层政协广泛凝聚共识的三个﹃着力点﹄

  • 基层政协凝聚共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

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政治内涵

◇黄娟  演红利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2020年12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论述,是人民政协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现实意义。

“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制度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其凝聚共识职能就体现在通过民主协商消除分歧、化解矛盾、谋求共识,推进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集智、聚力。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凝聚共识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正是其独特优势的彰显与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广泛凝聚共识”是应对复杂局面的现实之需,充分体现出人民政协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的统战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寻求“最大公约数”推进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广泛凝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