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政治内涵

◇黄娟  演红利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2020年12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论述,是人民政协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现实意义。

“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制度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其凝聚共识职能就体现在通过民主协商消除分歧、化解矛盾、谋求共识,推进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大团结大联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集智、聚力。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凝聚共识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正是其独特优势的彰显与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广泛凝聚共识”是应对复杂局面的现实之需,充分体现出人民政协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的统战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寻求“最大公约数”推进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广泛凝聚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前提。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在多样性中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最大限度达到思想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所凝聚的“共识”才是有效的、长久的,才能真正汇聚起全民族为根本利益、共同目标奋斗的磅礴力量。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重要职能主要体现在,以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政治共识、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和文化共识。一是广泛凝聚政治共识。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制度的引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社会各界的政治共识。二是广泛凝聚思想共识。人民政协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各族各界人士的重要平台,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力军。要强化理论武装,引领各族各界人士将党的创新理论从内心认同上升为坚定的政治信念。三是广泛凝聚价值共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柱。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最大价值共识。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为引领,广泛凝聚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价值共识,强健民族振兴的坚强脊梁。四是广泛凝聚文化共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通传统与现代,增进归属与认同,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坚定不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独特的政治逻辑。从历史必然性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全中国广大民众力量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恪守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规矩。从使命宗旨来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形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旨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人民政协能够广泛凝聚共识的关键。从治理效能来看,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共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汇聚力量,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一转化过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掌舵领航,协调各方,做到全国一盘棋,发挥制度的最大效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和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体现了党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深刻认识这一新要求的政治内涵,要科学理解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时代必要性和人民政协制度的独特优势;要从加强政治共识、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和文化共识上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凝聚共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本文系2022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加强人民政协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22RWT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