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涛散文的“历史修辞”
◇周燕芬
近来,穆涛的散文集《中国人的大局观》面世。穆涛既是散文家,同时编辑散文杂志和研究散文,散文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志业。他在散文这块艺术园地辛勤耕耘很多年,出版了十多部散文集和文论集,俨然建立起了自己独有的散文观念和讨论散文的话语系统。正如很多评论家看到的那样,穆涛从专注于散文创作时起,就自觉以追溯和接续传统文脉为己任,坚持中国“大散文”的“寻根”之旅,至新作《中国人的大局观》出版,他的散文由醇熟攀至更高的艺术境界。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本书的特征,笔者将其称为穆涛散文的“历史修辞”。
《中国人的大局观》收录了篇幅长短不等的30多篇散文。总体上看,这些文章多为读书笔记形式,内容涉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史记》汉书》等多部古籍。书中一些短章的写作带有即时性,话题驳杂,文风自由;其中的长篇和专题系列文章,则显然是在经过长久思考和研究后写出的。将这些文章归拢起来看,会发现其内在思想脉络非常清晰,具有很强的总体性特征。这部书不是那种满足短期阅读需求、读过即放下的散文集子。书中那些随着作家讲述历史而生发出的思考,需要读者在掩卷之后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吸收。可以说,这是一本富含思想启迪性和艺术开放性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