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A11

县域镇街党校的品牌特色创建
——以大良街道党校为例

◇熊炜 

基层乡镇建设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强化基层思想阵地的重要探索。作为顺德的中心镇区,大良素有建设党的基层思想教育基地的传统。1974年大良公社便筹办党校,1976年开班授课,基层党校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传授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乡镇迅速发展的重要无形基础。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可以设立党校”。实际上在2018年,顺德区各镇街便先行挂牌成立党校,直面基层传递党的声音。当下,大良街道党工委党校重拾基层思想形塑、知识传播责任,围绕基层党校的特殊性,推动了特色品牌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具体而言,基层党校建设的特殊性包括:忠实、准确贯彻党中央精神的同时要必须面对现实并解决基层社会实际问题;基层党课受众群体的复杂性远远高于镇街以上各级党校;较上级党校,基层党校服务镇街进行党建品牌打造与课程培训存在更紧密的关联。因此,围绕这些特殊性,大良街道党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

一是兼容宏大叙事与精微课题的主体培训设计。基层党校的使命既包括将党中央的精神向基层社会传达,实现全党全社会的核心思想整合,同时也包括研究解决镇街内具体问题的职能,为域内社会需求负责。所以,扎根镇街现实,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忠实、准确贯彻党中央各项任务精神,是基层镇街党校主体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逻辑。大良街道党校在主体培训方面,做到了对于宏大叙事与精微课题的兼容,既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等宏大的叙事课程,让基层深入理解党中央的精神,也包括“顺德党史的‘理’‘信’‘德’”“中心沟围垦精神”“乡村文化振兴:新滘龙舟文化的时代价值”等贴近顺德现实的课程作品,力求将党的思想理论与教学实践推向宏大的精微。

二是围绕受众特质创新教学培训模式。广东顺德的基层社会存在几个特点:经济生活复杂度高,青壮年人口占比高,“新顺德人”影响力强。第一,由于经济生活结构样态的复杂度高,基层经济问题成为党员培训的重要案例,也是党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大良街道党校因此设计了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课程,如“分八留二:新时代幸福密码”,强调在现时国际国内环境、市场环境与产业环境下,做大做强村居集体经济对社会集体与个人发展的意义;“从穷则思变到富而求志:顺商辉煌的底层逻辑”,总结顺德商业文化基因与现时营商逻辑,培养和塑造基层各行业党员群体形成“企业家精神”;“村务监督,为何?如何?”针对青年党员参与村居公共经济生活“重决策而轻监督”问题,提出了基层村居全过程民主参与的多重试错思路。

第二,由于珠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众多的青年群体,基层党组织最具活力,生活工作的繁忙也导致了党员培训与公共生活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培训模式方面必须围绕受众特质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吸引青年党员群体积极参与,落实基层镇街党校使命。如课程“作风建设进行时”的设计采用了“桌游”模式,大良街道党校大胆开发教学新模式,寓教育于游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对青年党员群体的吸引力;课堂授课设计时代感同样适应青年党员的关注点,如“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未来的危与机”“‘青年·国家·时代’的关系”等课程突出现实问题意识,回答青年关注。

第三,大量外来人口逐渐在顺德凝结为“新社会”,新顺德人的影响力是基层镇街党校教学培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一方面,以顺德本地人文历史来凝结新顺德人的城市认同感,设计了“从工农运动到新时代:顺德党史百年”“顺德人文与顺德精神”等课程;另一方面,通过授课模式的创新,扩大了新顺德人的课堂参与,如课程“‘百年党史’情景剧场”采用了“应用戏剧”模式,“梦想无限能力有限公司”课程设计则着重参与式研讨。

三是以长期扎根调查牵引党建品牌打造。镇街党校深处基层社会之中,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因此扎根调查研究与课堂教学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基于扎根调查研究的课堂教学,街道各社区特质更加鲜明地呈现,党建品牌的设计打造也就更具有实操价值。在大良街道党校的运营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七项工程”,排第一的“工程”即“一场调研”,要求对21个村居党组织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培训需求与困难,了解教学资源与实践经验。通过对村居的调查了解,不仅进一步丰富扎实了课堂教学,也在课堂研讨中实现了创新村居党建品牌的思维飞跃。如针对大良街道南华社区的具体实践,大良街道党校设计了“‘从服务到治理’:南华社区党员街巷长制示范点再优化项目”,通过街巷长队伍建设,提高队员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大良街道顺峰社区的治理情况,设计了“双报到党员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建设项目”,通过“双报到党员服务力公示榜”“党史亲子互动课堂”“顺峰好嘢街坊会”“职场先锋技能交易所”“顺峰邻里答谢日”五个子项目的设计,力求提升社区党员的纪律性、责任感与公共生活参与度。

通过上述创新实践,大良街道党校基本完成了初创期的工作使命,锻炼了教学培训队伍,初步满足了基层党员群众的党课、党建需求。从全国范围来看,镇街党校的建设与成长尚处于初步阶段,具备顺德区大良街道资源基础的镇街党校实属凤毛麟角,但利用好每一个单位资源,扎进基层经济社会土壤,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传播知识、解决问题的努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结合好宏大叙事与精微课题,围绕基层社会特质进行课程创新,同时积极参与基层镇街、村居党建品牌的营造,应成为未来各地镇街党校的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随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