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历史主动
◇季鹏 饶芬
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优秀品质和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我们党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增强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历史自觉。历史自觉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表现为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历史自觉以一种积极有为的历史姿态,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历史主动。
一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历史智慧和经验启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总结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激励我们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主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二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学历史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提出了“十个明确”,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提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三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新发展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提出“两山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突出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历史创造。历史创造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结果和生动展现,勇于开展历史创造才能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物质基础和行动力量。
一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也是党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价值归旨和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回答前进道路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系列表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的时代内涵。
二是担当历史使命。担当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也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外在表现。担当历史使命就是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推动理论创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新征程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高度负责的历史态度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抓住历史机遇。抓住历史机遇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必要准备,为新时代我们党推动理论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和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方位,深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科学研判和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战略机遇,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等一系列理论判断,深刻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理论创新中的历史主动,以全新视野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坚定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历史活动主体对自身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持有坚定信念和信心的精神状态。坚定历史自信才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坚定的信心,把党和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历史经验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一是强化历史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在新征程上,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要强化历史认知,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不断增强认知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的主动精神,凝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社会共识。二是厚植历史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厚植历史情怀,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秉持尊重和敬畏态度,从历史中汲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奋进力量。三是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就要树立大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贯通“四史”的历史思维能力,认真总结吸收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主动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始终保持历史定力和清醒头脑,增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历史定力,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本文系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研究”(JD17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