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的基本原则
◇陈诚 王婉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宣传这一人类历史活动,同其他历史活动一样,是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产生的。列宁开启了社会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执政党宣传的最初探索,其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与实践在社会主义宣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列宁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的党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原则。
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原则。如同中立的、没有阶级立场的民主派是不存在的一样,在宣传鼓动中宣称“中立”是没有阶级觉悟甚至是反革命的表现。无产阶级要始终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严格的阶级斗争立场,牢记自己的阶级使命;无产阶级的党也应该是在任何时候保持严格阶级独立性、阶级立场十分明确的党,这是进行一切工作包括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宣传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是党的宣传工作坚持党性的首要体现。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够在宣传鼓动工作中取得奇迹,根本原因在于所宣传的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存在的共产主义真理深入人心。对于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俄国而言,共产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纲领、理论和课题,而是千百万人正在进行的建设事业,共产主义的宣传归根到底要以实际指导国家建设为落脚点。列宁强调,每一个宣传员、鼓动员“都属于管理和领导整个国家、领导苏维埃俄国同全世界资产阶级制度进行斗争的党。他们代表正在斗争的阶级,代表领导着并且应当领导巨大的国家机构的党”。他们既是完全服从党的领导的宣传员、鼓动员,又是党派出的指导实际工作的指导者。除了在党的纲领和原则指导下,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对资本主义的不断揭露、对社会主义建设实例的不断宣传,使共产主义成为千百万人的实践指南;还要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农民和工人提供榜样和示范,用理论和行动向人们指出改善经济、提高生产率、建设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的道路,以带领千百万人不断前进。
人民性原则
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最深厚的底色。资产阶级往往将人民对政府的盲目信任和无条件服从认定为国家的力量,而无产阶级政党则认为一个国家的力量恰恰在于群众的觉悟。列宁认为,要在革命中取得胜利并保持胜利的成果,就要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让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就要充分相信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智慧,将无产阶级的事业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将宣传建立在人民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贴合群众的生活实际。宣传工作的人民性原则,既要求共产党人的宣传鼓动密切联系群众,克服一切障碍进行有步骤地、坚定地、耐心地宣传,对群众的呼声和关切作出回应;又要求宣传工作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宣传的理论与实践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激发人民创造新生活的决心和热情;还要求在宣传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列宁屡屡强调,共产党人只承认一条道路,即“从下面来进行改造的道路”。所谓“从下面改造”,即基于群众的力量创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础,通过吸引日益众多的劳动群众进行国家建设并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向新制度的过渡。从这一意义上说,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党要做的不是“夺取”政权,而是通过理论和行动促使全体人民起来斗争并建立起真正属于人民的政权;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提高群众觉悟,更要通过理论和行动宣传为群众作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示范,以使广大群众在亲身实践中、在自己的经验中懂得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理解共产主义真理的含义。
实践性原则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宣传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二者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是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人民群众不会按照订单进行革命,一个政党所宣传的观点和学说如果脱离群众的生活经验,便不会对革命进程产生任何有成效的影响。无产阶级政党宣传的社会主义革命学说,正因为植根于群众火热的实际生活,才能够激发人民起来革命以创造新的生活。通过有效的宣传鼓动工作,“人民一个阶层又一个阶层、一批又一批”地离开了剥削者。当国家建设的进程需要团结一切力量转向经济建设的任务,必须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议,在实践中为群众作出榜样。要号召群众贯彻党的决议,就“需要用榜样来进行宣传”,“必须拿出榜样来给非党群众看”。要在宣传实践中树立这样的榜样,就要促使报刊更多地关注行动的典型,用更多的篇幅报道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的生产方式、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以及在各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并通过宣传将这些典型推广到全社会和全体劳动群众中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抛弃各种各样的空谈,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际地提出问题和实际地解决问题,需要实干再实干的工作者,需要通过实际工作更好地向全体劳动人民证明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种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宣传理论和实践逻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执行党的决议、投入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使苏维埃俄国虽然面临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国内反动势力的抵抗,依然能够抓住有限的喘息时机进行社会建设;也使更多的具有小资产阶级性的动摇分子在实践中得到了考验,使各个社会阶层更多的群众在服从社会主义纪律的前提下行动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月革命后列宁党的宣传工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9YJC71008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