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上古舆地文献的两大体系

  • 四川何以为﹃蜀﹄

  • 分合与演进:魏晋南北朝地理文献的形成与体系

· ·

上古舆地文献的两大体系

◇高建文

《周易·系辞下》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不仅强调实践性,更有着浓厚的观念色彩,而地理学也被视作是王者疆理天下、齐政修教的“化民”之学。在古人诸多指称“地理”的概念中,“舆地”一词包含着“谓天为‘盖’,谓地为‘舆’”的形上内涵和“王朝疆域”的政治内涵,比较能体现古代地理学的这些特点。

舆地文献是舆地学的成果和载体,也是舆地知识的结晶。春秋及以前学在王官,战国诸子也往往有其职事传统。作为一种专门知识,舆地知识的职掌、传承也与特定人群关系密切。舆地文献就可以视作是他们在各自宗教信仰、职事传统等制度环境的影响、制约下,利用所掌握的舆地知识,来实现其物土化民、解释世界等理想需求的产物。同时,一些文献在传承过程中被经典化,也会反过来对舆地知识、观念及文献的发展产生影响。这其中,以《山海经图》和《禹贡》两部经典的产生为起点,上古舆地学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体系。其间舆地知识的传承、学说的发展、文献的生成及传播等系列问题,也可以以这两大体系产生过程为中心来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