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3版:院内专刊3
本版标题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 学者解读唐朝解体之后的权力走向

  • 碳交易市场金融属性进一步彰显

  • 社科院掠影

  •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赶考”初心

  • 日本所举行爱心助学签约仪式

  • 社科院掠影

· ·

学者解读唐朝解体之后的权力走向

本报讯  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举办“理论与史学”学术讲座第35讲,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作题为“王朝(权力)、族群与地域的互嵌——唐朝解体之后的权力走向”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主持,所内外学者、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

李鸿宾首先从经验层面介绍了他42年以来的治学心路。他最初由隋唐五代史的实证性研究出发,以史学考据训练为鹄的,由此衍发出对史学理论性的追索,通过长年累月的摸索和拓展,逐步走向阐释的领域。据李鸿宾介绍,这次讲座的题目及其内容,是他近年来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渐累积而成的。

李鸿宾认为,唐朝延续了秦汉开创的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模式,这套体系以皇权为核心,由士大夫官僚阶层维系,加之军队助力,形成三者互相结合、上下垂直的国家统治主体。唐朝开国后,历经高祖、太宗、高宗的持续打造和推展,构建了跨越长城南北、农牧结合的异质性大型王朝。在统一、分裂到再统一的持续衍化之中,中央集权模式塑造的中国王朝,不仅以其强大的行政能力伫立于东亚,更以众多族群的组合贯通中原和草原内外,成为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并列的世界轴心,主导着那个时代的亚欧世界。这个由世俗权力塑造的王朝,不仅在“一统”“分裂”嬗替之间强化自身的正统合法地位,还以其制度、理念构筑的政治体模式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施加影响,构建了亚欧大陆东缘的政治格局。这意味着成熟且典范的大型王朝,能够对它周边外围地带释放“榜样”能量,进而影响这些地区的政治走向乃至文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