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学者解读唐朝解体之后的权力走向
碳交易市场金融属性进一步彰显
社科院掠影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赶考”初心
日本所举行爱心助学签约仪式
社科院掠影
碳交易市场金融属性进一步彰显
本报讯 (记者高莹)3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共同发布《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因其灵活性高、减排成本低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纳为主要的碳定价机制。目前,全球已有33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交易市场”)正在运行,形成了1个超国家级、8个国家级、18个省级或州级、6个城市级的市场层级,涉及全球约55%的GDP和17%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气候危机愈加凸显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在不断探索温室气体减排路径与适宜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目前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2005年开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推行阶段,2011年启动的碳交易试点市场建设与运行阶段,以及2014年推出、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与运行阶段。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呈现全国碳市场与区域试点市场同步发展的局面,全国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2.3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