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本版标题
  • 为什么人们总会误解科学

  • 授予学位何以需要毕业论文

  • 社会科学无所谓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分

· ·

为什么人们总会误解科学

◇王雨程

近代科学已有5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而且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科学,将科学作为国民教育的重点。然而,即使如此,民众的科学素养依然没有想象中的高。有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2.93%。误解科学,不相信科学的情况时有发生。转基因食品、PX项目、手机基站辐射都曾引发广大民众的担忧,科学家现身说法也无法打消民众的顾虑。民众质疑被科学共同体广泛认同的事实和观念,怀疑全球气候变暖只是政客的竞选说辞,不相信生物演化理论、认为疫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些科学“反智”现象在欧美各国也层出不穷。是因为公众不太理性,还是因为公众缺少足够多的科学信息,导致他们误解科学,不信任科学?事实上,其原因是,人类固有的认知机制(或认知偏好)让公众理解科学、接受科学和信任科学变得异常困难,而不仅仅是因为公众缺少科学教育。

自然认知与科学认知

每个人对世界都会有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一种是自然认知,另一种是科学认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亚瑟·爱丁顿爵士的“两张桌子”之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接受过一定程度科学教育的人而言,在他面前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是熟悉的、有广延、实在的日常物体,另一张桌子是由数不清的高速运动的电子和极其微小的原子核构成的,几乎是空空如也的陌生物体。前者是一张日常桌子,而后者是一张科学桌子,但它们却是同一张桌子。由自然认知和科学认知所生成的关于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面向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公众理解科学难以摆脱的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