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4版:院内专刊4

2、【神州走笔】掠影后三海

◇许长江(语言所)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要是从元世祖忽必烈那会儿算起,经明清两朝至今,已是风云史海700余年。不说庙堂朝纲,只谈市井风情,这中间积淀下来的民风民俗,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习俗、饮食文化、京腔京韵等方面的气息,至今仍旧掩映在坊间街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020年夏季播出的电视剧《什刹海》就对这些民间烟火多有展现。

久居北京的人都知道什刹海是指相对于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而言的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旧时,这里称积水潭、十刹海、荷塘,历史在这片水域的周边留下了数座王府、贝勒府、贝子府,以及数十座彰显北京古韵的寺庙观庵。偶来得闲信步环海,顺便说几处不大为人知晓的遗迹遗存。

先说在西海北边的三官庙。这是座建于清代的道观,与别处的三官庙相比,不算大,1924年重修,1989年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始自东汉。早先,这庙里供奉着赐福降祥、济民救苦的天官,赦除过咎、解释冤愆的地官,解除疾厄和灾难的水官,是为“三官大帝”。在我国漫长的小农经济时代,科技不发达,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天象普遍存有敬畏之心,人们祭祀三官都是在祈求苍天保佑。对百姓来说,求的是人无灾祸、福寿安康,田无旱涝、五谷丰登;于统治者而言,则是为了自身江山稳固、帝祚永延。因为三官管的这些事,哪一样都与江山社稷、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每逢三官的圣诞三元节(天官,上元正月十五日;地官,中元七月十五日;水官,下元十月十五日),不少人都要沐浴更衣、整冠净手进行祭拜,谓之心地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