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2版:院内专刊2
本版标题
  • 上接院1版

  •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 孙冶方大讲堂第五讲举行

  • 社科杂志社
    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

  • “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文明互鉴应是世界各国交往的主题和主调

  • 短讯

· ·

上接院1版

考古大棚的高科技含量令学部委员们印象深刻。棚内有4座多功能考古发掘舱,均由玻璃幕墙和金属框架搭建而成。舱内恒温恒湿,且配备机械吊篮等搭载设施,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进行土层清理和文物发掘。除了考古发掘舱,大棚内还设有应急检测分析室、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文保工作室等7个现场保护平台。这是国内首次在考古发掘现场设立考古实验室,实现了出土文物与文物保护的无缝对接。

在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工作人员用镊子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象牙碎片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下。一旁的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高清画面:放大的碎片上,一圈圈旋涡式图纹清晰可见。工作人员讲解说,这种眼形纹源自古蜀文化的眼睛崇拜,在三星堆文物中十分常见。

在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看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此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实现了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为文保考古工作创立了新的标杆,代表了未来考古学的发展方向。他建议四川省继续加大对文保考古工作的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大幅增加省级考古机构的人员编制,在省内各地建设工作站,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不同考古发掘点在研究力量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