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2版:院内专刊2

孙冶方大讲堂第五讲举行

本报讯  7月22日,“孙冶方大讲堂”第五讲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应邀作题为“高水平外循环、制度性开放与新发展格局”的演讲。

回顾中国40多年发展历程,江小涓认为,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优异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其中,构建大口径外循环,较大规模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吸引较多外资、引进较多先进技术、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快速形成规模较大、产业链结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显著提升了经济总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江小涓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贸易、资金跨国流动规模等均居世界前列,要素禀赋、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与40多年前相比发生很大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变化,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自地位和相互作用,将与此前40多年有很大不同。从国内形势发展看,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禀赋发生显著变化,贸易依存度下降,外循环作用开始减弱。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和国内市场规模极大扩张,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从国际形势发展看,制造业全球化进程有所减缓,局部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而是我们针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的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