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院1版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孙冶方大讲堂第五讲举行
社科杂志社
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
“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文明互鉴应是世界各国交往的主题和主调
短讯
“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文明互鉴应是世界各国交往的主题和主调
本报讯 (记者朱羿)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应是世界各国交往合作的主题和主调。7月20—21日,“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敦煌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交流的途径、内容、特点与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与会专家指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域特点,铸就了河西走廊特殊的历史功能。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唯一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典型代表。河西走廊留下的许多历史遗迹遗址,有力反映了古文明交流的盛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表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我们的先祖就进行了文明的传播。文明的传播是双向的,古中国不仅将丝绸、茶叶、陶器传到了中亚、西方,也积极向西方学习,吸收外来优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的传播说到底是生产力的传播。推进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应该是世界各国交往合作的主题和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