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超级文本”系统
——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的协同机制研究
《伯灵顿杂志》与中国艺术美学的西传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出版发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报告(2020)》出版发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报告(2020)》出版发行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出版发行
两个“超级文本”系统
——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的协同机制研究
◇傅星寰
近年来,在学术界各种“文本”的研究浪潮中,“超级文本”(сверхтекст)研究异军突起。“超级文本”往往指向具有地理意义的地方性文本(包括首都文本、外省文本或区域性文本),是联合了属于不同作者对于某些特定的话语单元和地方性情境重复叙述的文本集合体,作为语料库,它们进入一个民族文化的总系统。俄罗斯文学的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是两个既独立自在、又相互关联的“超级文本”系统。由于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对话性和协同性,我们尝试以跨学科的“协同学”理论为研究路径考察它们之间的动力学协同机制。
“协同学”(Synergetics)是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教授创立的一门关于协同合作的科学,它是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协同学理论主要研究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的交互中,如何通过自己内部的协同作用,自发地选择和排列其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对于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本与彼得堡文本的协同机制研究而言,它们之间的“文本之内的关联”和文本之外的交互”需要同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