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灵顿杂志》与中国艺术美学的西传
◇杨莉馨
《伯灵顿杂志》(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1903年3月创刊于伦敦,是英国第一种拥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研究期刊。该刊在二战爆发之前的早期阶段共发表有关中国与东方艺术的文章近300篇,涉及中国考古信息、艺术研究和展览评论等,成为20世纪上半叶密集刊发中国艺术评论最知名的西方刊物。
创刊背景与国际化视野
20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英国由40位艺术史教授、鉴赏家、博物馆或美术馆馆长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任命罗伯特·戴尔为主编,开始了《伯灵顿杂志》的办刊历程。刊物问世百余年来,虽屡遭财务危机、理念纷争与人员变动,却始终坚持每月1期正常出刊,历一战、二战风云,吸引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史学者的文章。
刊物早期的数任主编如查尔斯·霍尔姆斯和罗杰·弗莱等均对中国艺术情有独钟,霍尔姆斯曾预言在现实主义的可能性被耗尽之后,欧洲艺术的下一个运动很可能采取中国人在一千年前即已宣称的法则。弗莱更是刊物的灵魂人物,以30余年编辑、主编和撰稿人的身份强力影响了办刊策略,对刊物将发文范围扩展至非欧洲艺术、成为中国美学西传的主阵地具有关键意义。到1934年弗莱去世的30余年间,杂志刊登了200余篇有关中国艺术的文章,并将之与欧洲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艺术,以及欧陆新兴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探讨熔为一炉、彼此生发,在国际化的视野中推进了对于现代主义的美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