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科学总结党认识城乡关系的百年历程

◇田向勇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关系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重大课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从而既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

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乡兼顾”:党对城乡关系的初步认识与转变(1921—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城乡关系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直接决定了当时的城乡关系,其本质体现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与主要盘踞在城市的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使得农村问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焦点。这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党把领导城市工人运动作为首要任务,形成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思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中国大城市集中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大资产阶级力量,形成了政治上城市残暴统治乡村、经济上城市依赖乡村的局面,城市无法脱离乡村而实现独自发展,“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不在城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局面,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广泛依靠农民、发动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思路应运而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