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理论联系实践  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刘吕红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认识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原则是科学的理论总结和尖锐的现实批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是将这一理念从文本进入实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

科学理论引领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城乡平等”的论调,通过揭示古代城市、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和工业城市的演变规律,深刻阐释了城乡关系走向融合发展的使命艰巨性和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城乡关系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伴随所有制变化而不断演进的矛盾统一体,要经历由“分离”到“一体”,最终实现“融合”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这表明城乡关系的演进对社会变迁会产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建立源自争斗和战争,在此过程中,城乡关系的对立就产生了,其根源是私有制的产生。资本主义时期城乡关系建立在城市对农村的不断剥削和改造基础上,实行全面的乡村城市化,改变乡村已有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城乡关系的憧憬,他们指出,“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共同体或融合体形成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