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本版标题
  • 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 【二版 图片新闻】

  • 广州数字经济迸发新活力

  • 在图像叙事中发掘农耕传统

  • 提升科技决策支撑能力

  • 向非洲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 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话语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推进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

  • 【二版 图片新闻】

· ·

广州数字经济迸发新活力

本报广州10月10日电 (记者 李永杰)2020年,广州正式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升格成为城市发展的双引擎之一。9月28日,《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广州发布,提出广州发展数字经济正处在风口期,可望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表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广州应重点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抓紧谋划建设广州数据交易所,培育数据服务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建设全国算力枢纽,培育算力算法产业集群。三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大湾区数字产业集群。四是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优化数字产业集群成长环境。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广州要引数向实,以数据资源驱动广州产业数字化颠覆性变革。要搭建本地重点产业数据中台,汇聚广州市产业经营数据资源,建立相对统一的数据标准,总结政策与产业痛点“耦合度”,搭建“政府”与“市场”的数据沟通一体化一站式桥梁。

蓝皮书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可望依托自身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市场中找到更多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数字经济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伟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领先全国,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发展态势良好,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面对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后疫情时期数字化转型新需求,粤港澳三地要着力于健全跨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合力建设世界级新兴数字产业集群,联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技术创新高地,力争成为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典范。

广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方方认为,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的数字化极大改变了现有贸易模式,贸易分工和分配模式可能面临巨大调整,国际贸易格局将再一次重构。数字贸易本质上呈现高度服务化的特征,因此,会进一步促进全球服务贸易比重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总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一半。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

活动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