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增强人工智能开发公共责任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公布了一份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其中提到,人工智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它涉及的领域不断深入,我们需要警惕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风险。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积极联系。

作为该研究的参与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电脑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授利兹·索南伯格(Liz Sonenberg)提到,该报告凝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观点与意见,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现状、前景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索南伯格提出,从语言生成、分子医学到虚假信息、算法偏见,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进行娱乐活动、购物、阅读消息、召开电话会议等,其背后的核心技术都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人工智能在语言处理方面更是取得了重大飞跃,基于网络架构、数据收集与计算以及机器学习模型的相互配合,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自动生成文本段落,编写新闻、诗歌、小说等。人工智能在语言方面的应用还包括机器翻译、文本分类、语音识别。通过人工智能方法还能对图像进行深度处理,形成更加逼真的仿造图像,扩展了电影产业的素材使用,但也要防止该技术被滥用。图像识别还被大范围应用到人脸识别领域,从安全管理到安全支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通过人工智能的强大算法和通信能力,更多的复杂传感器系统得到应用,高度灵敏的机器人由此诞生,不但给工业领域节省了人工成本,在生活领域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便利。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部分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承担了运输食品、检测体温等工作。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教授托比·沃尔什(Toby Walsh)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当人们阅读新闻时,总能看到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产品带来的新应用。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渐普及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大范围应用的结果。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然而,人工智能的普及也给人类带来了失业等负面影响,但沃尔什认为,这种担忧还为时尚早,因为人工智能产品的能力与人类相比还处于低级水平;同时,人类具有的情感、社交、沟通、随机应变等能力,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无法实现的。

沃尔什建议,人类应该抱着负责任的态度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提早对其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规避。如图像处理与识别,需要提早预防其带来的偏见。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应该由多个学科共同完成。索南伯格认为,很多人工智能产品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技术带来的,还涉及道德、认知层面的问题。只有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更广泛的对话,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政府也应该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如建立监管平台、加强不同组织间的合作等,如此才能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教育机构也应该努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传播,让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如今全球面临的气候危机、国家间的不平等等难题都可借助人工智能得到解决,这也是人工智能产品存在的价值。

(赵琪/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