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本版标题
  •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看“两创”

  • 科学把握新时代“两创”的机遇与挑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观的生成逻辑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重要论述的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

科学把握新时代“两创”的机遇与挑战

◇林彦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智慧结晶,是各族人民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充分了解时代发展机遇和挑战,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科学把握新时代推动“两创”的机遇。其一,新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的显著提高,为推动“两创”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文化属于意识范畴,其形成与发展总是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物质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其二,新时代人民精神需要的显著升级,为“两创”提供了有利条件。唯物史观认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生产衣食住行的需要,是人类能够生活的第一前提。人类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后,才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新时代富足安康的生活促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开始全面升级,渴望能够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进而极大地激活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扎实推进,为“两创”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事业。当前,我们正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距离实现这一夙愿更近的时代。值此关键阶段,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促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为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