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林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体现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内和对外开放。要发挥国内循环对国际循环的带动作用,国际循环做好了,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国内循环,从而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辅相成。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的几大国家级战略,无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有着浓厚的对内开放元素,目标在于打破区域界限和行政藩篱,让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市场壁垒打破了,我国庞大市场的潜力就能被充分挖掘及展现,对于高水平外资而言就更具吸引力。引入的高水平外资越多、质量越高,就越能够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的“九市两区”刚好能够把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两方面完美结合。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本身就是自由贸易港,香港还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商贸之都。港澳地区所体现的国际元素非常重要。例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除了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重要的国际融资平台外,还可以发挥对内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人才、产业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作用。一个位处东莞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如果没有资源的国际化配置相助,一般只能做到国内先进水平。由于香港的营商规则直接与国际规则接轨,一些对内地营商环境还不太了解的国际运营商和供应商会把香港视作在“一国两制”下进入内地广阔市场的最佳“踏脚石”和“前沿地带”。香港和东莞作为大湾区城市中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其融合发展为位处东莞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对接国际标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