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思维空间及其海洋拓展
◇孙晓光 张赫名
19世纪之后,西方崛起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既呼唤需要走向世界的工业产品,也呼唤可能走向世界的科学技术,而这种需要和可能变成现实的重要媒介则是海洋。海洋几乎成为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必备条件。在经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都与海洋关联在一起,意图通过发展海权,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在自身海洋特性和西方传入的海洋思想的共同推动下,日本将自身的“岛国”思维空间拓展到海洋。
人文地理学学者认为,“在不同的环境信息作用下,人类各种活动的行为空间具有差异性”。尽管日本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的活动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但在此之前,依托有利的海洋地理环境,日本已逐步开始将目光投向海洋,有了初步的海洋发展指向。海洋的广袤性、连通性决定了人类海洋活动的范围具有广阔性、外向性的特征。日本作为“千岛之国”,国土四周被海洋包围,它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邻。海洋不仅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为其国家安全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其对外交流也是通过海路完成的。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海洋中获取资源,更多是日本民众谋生的自发行为,并未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本在政府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其他大陆国家并无本质区别,“海岛”依旧停留在“缩微”的大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