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廉政与道德思想的借鉴意义
◇卫建国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山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
“为政以德”可以说是孔子和儒家治国思想的基本原则,孔子对以礼、以德治国提出了很多深刻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儒家和其他思想家的治国思想中,为政者的个人品德或“仕者之德”历来就是被强调的重点。例如儒家特别强调官员要当民众的表率、做社会的标杆。儒家思想中还包含一整套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比如,人要善于反省自己,善于进行道德善行的积累,积善成德,“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这些修身方法和修养境界,对今天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有积极借鉴作用。
在为政者、为官者的道德建设中,廉洁或廉德历来也被普遍重视。自古以来,“廉”或廉洁就是对为政者、为官者的一种道德要求,历代思想家们对廉及其作用、贪及其危害都有很多论述。《管子》提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把“廉”提到国家支柱的高度;东汉哲学家王充提出“案古篡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的思想,将廉洁与清白结合;东汉政治家、思想家王符说“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视“清廉洁白”为社会教化之本。按古代思想家的阐释,廉洁的基本内涵就是不贪财货、不受不义之财、不妄取、不苟取、立身清白、两袖清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不搞权钱交易、不腐败。这些思想对当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德建设都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