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
    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 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 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

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盖凯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围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作出具体要求和部署。这是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迈向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抉择。厘清这一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的政策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旨在

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意在通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畅通多向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增长路径,协调不同阶层、区域、群体间资源禀赋差异,形成更具普惠性、包容性、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而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农村群体独有的离散式空间分布、脆弱化产业基础、潜在性返贫风险特征,加之传统扶贫政策的边际减贫递减效应,亟须建立更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构建防范绝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消除多维贫困的政策体系,夯实国民财富增长和经济利益增进在城市与乡村合理分享和平等受益的根基。这就需要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意蕴是在共享逻辑下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治理跃迁,其政策指向是在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中培育农村农民自生性能力,其目标导向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渐次促成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