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A12

探索大学生高质量创业的路径

◇彭伟  殷悦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已成为我国创业阵营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据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公布的双创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群体持续壮大,2019年创业的大学生数量高达741000人,较2018年增长9%。然而,与日益高涨的创业热潮形成剧烈反差的是,现实中具有高潜质、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创业活动比例很低,大学生创业质量有待提高。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创业活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高质量的创业活动才能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低质量的创业活动反而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质量、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衡量创业活动质量的三个尺度

作为衡量创业活动是否有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创业质量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可从创业动机来判断创业活动的质量,指出机会型创业活动比生存型创业活动具有更高的质量;也有学者基于价值创造视角,将创业活动分为生产性创业、非生产性创业和破坏性创业,认为生产性创业活动的质量最高;另有学者认为,可从创业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结果(比如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来测量创业活动的质量;还有学者认为,应从增长导向、国际化导向等行为特征来衡量创业活动的质量。上述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高质量创业的内涵、科学评价创业活动的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鉴此,笔者认为创业质量是创业活动创造价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高质量创业是具备高创新性、高生产性、高成长性的创业活动,可以从创新性、生产性和成长性三个维度来衡量创业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