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
◇陈欣欣
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之后,大学生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2020年我国高达49.8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创业意愿,为历年来新高。近年来,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创业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有效新途径。虽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有着新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首先,大学生创业意志和创业耐挫力有待提高。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需要创业者有坚强的意志和耐挫力。创业耐挫力指的是创业者面对创业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创业失败时能攻坚克难,消除创业受挫给创业者产生消极影响的能力。创业意志和创业耐受力是影响创业者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心理特征。然而,大学生创业者中的一些个体往往体现出如下特征:创业过程中独立性较差,没有主见,在创业过程中容易动摇;创业过程中缺乏信心,易于改变创业目标或方向;创业中面临各种选择时优柔寡断,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不够;遇到挫折时容易意志消沉,采取消极应对策略。
其次,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缺乏启动资金、融资困难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网络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往往较高,是大学生本身无法承担的。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依赖于融资,而融资的渠道主要有:从亲朋好友筹资,团队成员筹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从亲朋好友或团队成员筹资两种融资方式往往筹集的资金较少,不能达到创业启动资金的要求。因此,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选择通过网络信贷平台的小额信用贷款来筹集创业资金。然而这种贷款一方面实际贷款利率较高,贷款金额较少;另一方面存在各种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当企业创办成功后,企业运作的每时每刻都需要资金运作,融资渠道不畅容易导致创业失败。
再次,大学生经验不足,创业项目缺乏市场考量。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所具备的创业知识大多来自于大学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项目往往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对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缺乏相对应的市场调查分析,或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查,缺乏对创业项目的实时性、地域性、竞争性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在没有确切清楚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创业,从而导致创业项目缺乏市场性。此外,在新形势下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来源于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比如,有的大学生创业钟情于“网红项目”,而这些“网红项目”往往通过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开展,涉猎的内容虽然多种多样,但项目的内容依旧同质化严重。同质化的创业项目往往导致缺乏市场。
最后,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一般来说,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相对应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缺乏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比如,大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缺乏领导团队的能力,缺乏管理和激励员工的能力,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缺乏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产品、营销、品牌、财务、客户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缺失往往导致企业经营的困难,甚至失败。
这些创业风险的存在制约了创业的成功性和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防范。具体来说,防范大学生创业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建设。大学生创业者本身的心理特征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本建设,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意志和耐挫力。创业心理资本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及建设性力量。对创业心理资本进行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对他们自身的创业能力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而树立起创业信心;创建积极的归因模式,包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清晰的创业目标,坚定创业的决心;进行挫折教育,在实践当中让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中的困难有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提高对挫折的复原力。总之,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通过积极心态的锤炼来提升自身的创业心理资本。同时,高校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立体式的创业耐挫力培育体制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创业心理资本。
第二,打通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政府和高校需要通力合作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难问题。首先,需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对大学生创业金融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业,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导向性,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创业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征,创新产品和服务。其次,需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相应指导。高校应该邀请专业人士,围绕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指导。最后,需要拓展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除了原有的融资渠道和政府的创业支持基金外,还可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众筹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
第三,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在高校中完成。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比如,许多高校都增加了诸如“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学”等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提升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高校需要进一步将这些课程形成完整的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还需为大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电商大赛等各类创业大赛;高校还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高校还可与各级政府合作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比如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高校还可通过建设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训室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指导。
第四,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和指导。高校和政府可以建立配套的创业服务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指导,从而弥补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比如,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和市场可行性论证、市场信息搜集、政策咨询、融资申请指导、企业成立、团队组建、企业经营和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建立与大学生创业者的直接沟通和指导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App软件、官方网站等,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助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就业量质协同发展的动态监测与保障体系研究”(20&ZD1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