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A09
本版标题
  • 众 神 之 舞
    ——蛤蟆岬大砬山石棚发现人类早期岩画

  • 穿带印漫谈

  • 三鸟铜尊

  • 众 神 之 舞
    ——蛤蟆岬大砬山石棚发现人类早期岩画

  • 穿带印漫谈

  • 三鸟铜尊

· ·

穿带印漫谈

◇关小彬

作为一种实用之物,中国古代印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被随身佩带以备钤用。因此,为了携带方便,大多在印钮部位留有穿孔用来系结印绶。

不过,古印中也有一种无钮的印章,一般为私印,多呈扁方形,少数为正方形、长方形、圆柱或椭圆柱等形,在印侧对面穿孔以便佩带,故称穿带印(关于穿带印的形制,可参考叶其峰《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中“穿带印”条)。同时,由于印文、图像等内容往往刻划于上下两个印面,所以又被称为两面印。例如,马国权在《汉印概论》中说:“两面印,亦称穿带印。创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代。方形而体扁,两面都铸刻印文,中间多横穿一扁孔,也有作圆孔的,以便穿上带子,作佩带之用。”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可以确定先秦时代已经出现穿带印。如故宫博物院藏有“奠冈·敬”“事□·□”“后□邦·后□□”“□月上·私句”(《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东方维·维”双面战国古玺(《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受印身形状影响,多数穿带印的穿孔一般也呈扁方形状,作圆形穿孔者则又有单孔、双孔之分。穿孔形状、数量的不同,也体现出时代的差别:“战国、秦方形穿带印,穿多圆……秦印还有二穿者……汉穿带印穿皆扁方。”(《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古玺印选》所收录的穿带印中,秦代双面印“王鞅·臣鞅”(如图)即是圆形双孔;汉印“孙贵·孙子夫”则为扁孔。